根據國土資源大調查顯示,我國鐵礦石探明7.6億噸,遠景20億噸;地方出資勘查探明8.7億噸,2010年前50億噸;企業生產勘探探明1.4億噸;深部和外圍探明2.8億噸。2006年礦山建設施工項目1207個,正在實施的項目規模達2.5億噸,投資額達725億元,潛在的新投資規模1.5億噸,投資額450億元。
各地對資源的積極開發是基于國內需求和對市場前景的看好。但是,正是由于利益的刺激,在資源的開發過程中,仍然有不少違法采礦者出現,礦產資源亂采濫挖、浪費污染的現象時有發生,資源充分利用、環境保護和礦產資源整合的任務勢在必行。**人民代表大會環境和資源保護委員會不久前發表的報告認為,國內礦產資源保障程度低,供需缺口日益增大,礦產資源開發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仍十分嚴重,礦山環境保護力度不夠,生態環境形勢嚴峻。
解決礦產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總結起來必須抓住以下6個關鍵:
一是充分利用資源,節約使用資源。在開發的同時,要用各種辦法節約使用資源,尤其是礦產資源這樣的不可再生資源。對于河北省這樣的省份,本身的重工業發展迅速,鋼鐵等行業已經成為支柱產業,資源開發應該注重整合、節約使用,在節約中降低成本,減少能耗,減少污染排放,促進企業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隨著采選技術提高,我國資源利用范圍不斷擴大。超低品位磁鐵礦、釩鈦磁鐵礦,微細粒嵌布的鞍山式貧赤(磁)鐵礦,細粒嵌布含硅酸鹽赤鐵礦,菱鐵礦、褐鐵礦等資源逐步得到有效利用。
二是結合地方實際,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發展工業。像山西這樣的資源外供省份,應該積極發展自身的環保工業,同時提高自身的礦產資源集中度,提高話語權,實現礦產資源的價值。太鋼不久前提出要在呂梁地區建設鋼鐵項目,利用當地豐富的煤資源,減少運輸,降低采購費用。鋼鐵產業逐步向資源產地轉移或靠攏是一種趨勢,無論沿海大鋼的建立,還是一些企業的搬遷,都是十分注重資源供應因素的表現。鋼鐵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遇,積極掌握和整合國內礦產資源。
三是資源豐富但是工業落后的區域如何發展。現在北方邊遠地區如內蒙古,資源豐富,對一些資源加工產業如發電、鐵合金等產業發展較為積極。從**減排的立場來看,這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是內蒙古一位人大代表提出,如果不發展重工業,提高本省所產的礦產資源的附加值,而是簡單地出售資源,不僅破壞了環境,對本地的經濟也沒有什么貢獻。這就涉及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的問題,很多資源的價格是過低的,這導致了凡是有能力對天然資源進行粗加工的地方必然發展相關工業,加重了地方的污染和對環境的破壞。廉價使用礦產資源的局面要盡快改變。
四是注意資源整合的具體細節。整合礦產資源要嚴防以資源整合為借口縱容違法違規礦井生產情況。一些本應取締的小礦主通過各種方式與管理人員串通,將非法小礦納入資源整合中,使非法變成合法,不合格變成合格。
五是資源開發補償機制的建立。進一步落實支持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和措施;改革和完善資源稅;進一步完善西部資源開發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有人建議中央財政應該加大對老工業基地礦區棚戶區改造的轉移支付力度,并對資源型城市在重點項目上給予傾斜。
六是完善一系列制度,保障礦產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并行。如規范礦產礦業權管理、規范資源出讓制度,嚴格礦石開發準入,加強對小礦山的整頓;完善礦產資源儲備制度,加強勘查和宏觀調控力度;推進礦產資源稅費制度改革,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建立礦山生態恢復保障機制;修改完善礦產資源法等。